绣墩
绣墩
绣墩具有古雅之趣,它在造型艺术上更是千姿百态,座面的式样除圆形外,有海棠、梅花、瓜棱、椭圆形等。绣墩又有开光和不开光之区分,开光有五开光、六开光。不少绣墩上下两头各做出弦纹一道,雕击鼓钉,既简朴又美观。墩圈雕花精致,或海棠,或竹节,或藤蔓,栩栩如生,极富有艺术感染力。墩面的装饰也很讲究,除板外,还有镶嵌彩石影木,大理石、藤等。绣墩的制作木材非常讲究,常用紫檀、花梨、红木等。另外,明清两代瓷墩的使用极为普通,有德化、醴陵、景德镇等地的产品。
绣墩
五代时出现了歹绣墩,也称坐墩,即在墩面蒙有兼具防尘和装饰效果的绣套。绣墩也是一种无靠背坐具,它的特面下不用四足,而采用攒鼓的做法,形成两端小中间大的腰鼓型,上下 两边各雕弦纹和象征固定鼓皮的乳丁 纹。为便于提携,在中间开出四个海棠式鱼门洞。绣墩在墩面四周常饰有流苏。宋代,绣墩的使用相当普遍,文震亨在《长物志》中提及种宫中使用的绣墩,“形如小鼓,四角垂流苏”,非 常精致可爱。明清以来,绣墩的基本 式样是器身开光,两端小,中间略大, 吸收了古代花鼓的特点,在上下两头 各做出弦纹一道,雕出象征鼓钉, 帽腔壁的四周或为素面,或装饰有。这类坐具大多体型较小,占地面积不大,宜陈设在小巧精致的 房间内。绣墩除木制外,还掸騙、竹编、藤编、彩漆、雕漆或陶瓷等多种质 地。造型多样,色彩纷呈,陈设于厅堂 中,绚丽多彩。